5月12日,是我國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綿陽市水務集團傳來好消息,國家供水應急救援西南基地在綿陽市建成,現已具備應急救援、突發事件快速應對能力,西南基地應急救援范圍輻射我國西南地區的四川、云南、貴州及重慶等三省一市,由住建部根據災情統一調度指揮。
我國是災害多發的國家,保障災區的應急供水是確保順利開展搶險救災的基本條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務院《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全國城鎮供水設施改造與建設“十二五”規劃及2020遠景目標》的具體要求,國家住建部于2015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實施國家供水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項目。項目在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北、西南、新疆分別設置國家應急供水救援中心,集中建設應急供水專業隊伍。進一步加強國家應急供水能力建設,增強國家搶險救災的能力,通過完善組織體系和保障措施,確保應急裝備處于熱備狀態,隨時需要,隨時調用。
按照區域分布,住建部在遼寧省撫順市、山東省濟南市、江蘇省南京市、湖北省武漢市、廣東省廣州市、陜西省西安市、四川省綿陽市、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建設8個國家供水應急救援基地。
據了解,綿陽應急救援中心所在基地位于綿陽市水務集團高新供水公司,配備大型移動式應急凈水車4臺,水質檢測車2臺和指揮車1臺。在地震、洪澇、干旱、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城鎮供水設施損壞而無法供水時,進行應急供水,解決災區基本飲水問題。應急供水裝備具有較強的原水適應性,能夠處理高濁度水(≤4000NTU)、苦咸水(溶解性總固體≤2000mg/L)、微污染水、低溫低濁水等。按照每人每天4L的基本飲水量,供水規模達到每天480立方米,救災時可為12萬人提供從生存的基本飲水過渡到基本生活用水的需求。同時,具備水質常規指標、有機物指標和重金屬指標的現場檢測能力,對應急設備出水進行檢測,為受災地水廠恢復供水提供水質監測服務。在突發性水源污染事故造成城鎮供水設施不能正常供水時,提供應急水質檢測服務,便于水廠調整工藝,保證城市不斷水。距西南中心負責人韓健介紹:“基地在住建部應急管理系統平臺的統一調度指揮下,實現快速應急響應,力爭應急供水裝備在災后12個小時內到達災區,24小時后實現供水能力倍增,覆蓋范圍90萬平方公里。”
目前,西南中心基地所有設備均已到位,綿陽市水務集團抽調精兵強將組建了供水應急救援搶險專業隊伍和日常運行維護管理機構,設有指揮組、制水運行組、水質監測組、車輛駕駛組、后勤保障組,共計專業人員25人。完成了基地建設、裝備日常運行物資配備、人員培訓、設備調試、應急管理系統部署、日常應急拉動演練、制度建設等系列工作,已初步具備應急救援能力。
聯系方式

丹陽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電話:0511-88033032
傳真:0511-88033032
郵箱:dywater1228@163.com
郵編:212300
地址:江蘇丹陽市云陽路55號